第467章 大学要结束了哦!-《重生做石油大亨》
第(2/3)页
其中连续油管项目还好,有两名高薪聘请来的外国专家做基础。
同时又有着老牌石油现场工程的专家钟总坐镇。
还算是有模有样,无论是技术队伍的打造, 还是对连续油管设备的熟练、磨合, 都非常不错。
这样下去,估计再过半年时间,就算两名外国专家撤走了,光轮石油的连续油管队伍也不至于塌腰。
但是,在压裂钻采项目部和气井项目部上,效果比刘尚心中预期的相去甚远。
先说压裂钻采项目部这边,当初刘尚成立这个项目部的宗旨,是想集合压裂、钻井技术服务、完井技术服务等工程类技术。
可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有自己的三套成建制的压裂施工队伍。
像其他高端工程类技术,还是空白格。
而且就说压裂业务吧,别看设备级别和辅助都是国内一流。
但看压裂效果和项目部的那些拿着高薪的技术人员,都比不过李长功他们那边。
这么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啊!
再说气井这边,就更是惨不忍睹了。
他们的技术项目和技术水准,连国内的评论标准都没达到。
至于刘尚期待他们的攻克页岩气领域,更是痴人说梦。
一连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刘尚最后对他们彻底放弃了。
这两个项目部中的人,当初在招聘和选拔时,也确实找的油田出身的,有些丰富现场经验的。
但是,事实证明,刘尚的战略布置,有了些误差。
就是在这些前沿技术层面,国内的油田一线,还是相对滞后的。
目前的这些人,守城可以,但是要让他们去搞什么新技术,很难很难。
这也可能是油田行业中的一个弊病。
那些在油田工作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人,一般都是比较“懒惰”、固执的。
相对于新技术的钻研,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人际关系的培养上。
久而久之,一些工作习惯也根深蒂固。
他们经验丰富,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都是一流。
但就是这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真的成问题。
没有办法之下,刘尚只好把王德成、崔小燕等高管紧急调了过来。
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在一番商议之后,刘尚还是放弃了大刀阔斧从根本上改革的想法。
在晚上,很久都没见过面的王德成、潘清风、张正茂、沈成城、刘尚几个终于凑成了酒局。
“哎呀,老王啊,自打春节之后,我可是连你面都没见过啊,就更别提喝酒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