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丁仪循声望去,只见黑洞旁,围着一大堆人,手里都计算着什么。 “艾思啊,资料呢,给我。” 白艾思点点头,他是丁仪的学生,现在也是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了。 “老师,这是依托纳米虫的知识传承技术,听说是第一舰队搞出来的技术,过程比较痛苦,您忍着点。” 第一舰队,就是章北海所在的星联舰队,他们有着人类最先进的技术,环,还有其他文明制造的强人工智能,都在第一舰队上。 一般的文明,有敌意的话,谁遇见第一舰队谁倒霉。 白艾思操作一下,将大量数据传输给纳米虫,纳米虫改变记忆神经的结构,使知识直接被人脑记住,这就是免去学习过程的知识传承技术。 但知识传承并不能替代教育的作用,搞研究、做科学,最重要的是思维。 说实话,丁仪没感觉到什么痛苦,他以自己贫瘠的生物学知识找到原因:哪怕是新人类的大脑也没有痛觉神经,大脑感觉疼痛的方式是解读神经元信号。 接收全部信息后,丁仪闭眼一阵,消化资料后来到了黑洞模型跟前。 这是个很简洁的模型,一层层满是褶皱的餐巾纸堆叠出正方体,正方体上有一个黑色的铁球,铁球庞大的质量将餐巾纸压得下陷。 很明显,是三维空间与黑洞的关系。 目视模型,丁仪看到了孩子们达成的理论共识:无限的二维空间叠加出了三维空间,但并非简单的叠加,二维没有厚度,无论如何叠加都不可能升到三维。 具体的叠加方法,人类并不知晓,也没有理论可以描绘,若是知晓,人类就掌握了二维至三维的逆向升维技术。 丁仪思考片刻,说:“关于厚度问题,可能跟引力有关,引力跨越维度。” 思想共感,纳米虫的另一种应用,它让大家都明白丁仪说的是哪个问题。 “的确,曙光传回的资料显示,物质被二维化后虽然看不到,但依然有引力存在。” 毕云峰认同的说,他也是活了几百年的老科学家,曾多次主持粒子对撞机的建设。 “理论中貌似有了一个矛盾。” “根据现有理论,空间与物质的二维化,可能是现代宇宙持续扩张的源动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快速交流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