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山中和尚-《落脚之地》


    第(2/3)页

    五谷庙里,袈裟、钵盂、菩萨泥塑、漆木栅栏、铜钟、香烛祭台、蜘蛛网、斑驳石壁、墙角扫帚、屋檐黛瓦、经书帖文,与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都静止,都在等待聆听白塔大师一个济世的宗教启发,一个圆满的智慧答案。

    大徒弟瓦芳和尚开口:“师傅就收孩子为徒吧!救一个孩子也是救一个家庭!南无阿弥陀佛!”

    瓦芳的话让白塔方丈在犹豫,在回忆,现实的迫切,功德的计较。白塔大师抚摸李四树瘦黄的脸蛋,又看看他爹褴褛邋遢的单薄裤子和一双青筋暴裂发抖的枯手,触景生情决定听从大徒弟的建议。

    “就收孩子为徒吧!李施主你是否愿意?”

    “我愿意,我全家感激不尽,多谢大师给我儿一条生路!”李四树的爹滴泪跪拜磕头不起,他的大儿子李大树和二儿子李二树都是不到十岁就病死。

    李四树前面有三个哥哥,大哥和二哥已夭折早逝,就剩下三哥李三树。

    才出生几天的李四树就这样出家为僧遁入空门,在竹叶山五谷庙当了和尚。

    “孩子来到这世间,现在交给我们,是菩萨安排的造化,是五谷庙里的缘分,我们会好好抚养他长大成人。他是你们的亲生骨肉,以后无论何时想接回家还俗都可以。我佛慈悲!南无阿弥陀佛!”

    白塔大师提醒他爹要牢记自己的骨肉,先送给他爹一套崭新的棉衣棉裤穿上保暖,然后又赠予一袋玉米苞谷给他背回家。

    “李施主走好,路上小心!”

    在雪花翩翩的朔风中,在军阀割据的年代下,在贫寒交迫的岁月里,搂抱婴儿的白塔大师和徒弟们站在五谷庙大门前的石阶上送走了他爹。

    寒冬雪夜抱儿泪,

    竹叶古刹蝼蛄生,

    葩藓茯苓哺芦芽,

    滴水涌泉育草根,

    慈悲累世报井恩。

    青松白塔菩提树,

    菜畦瓦罐萝卜汤,

    化缘梯田七叠峰,

    耕耘桃源五谷粮。

    就在送走他爹的这个冬天早晨,五谷庙为年仅几天的李四树举行剃度入门仪式,裹布婴儿头顶萌生的几缕丝发被轻盈剃去,庄严佛门仪式不会因年龄的大小而失去它的尊重性。

    整个规范的佛教剃度过程中,白塔大师怀抱里的小四树竟没有一声的哭啼吵闹,白塔大师和徒弟们都奇怪于这个婴儿与生俱来的淡定和宁静,天生对佛信仰的虔诚禀赋,不打搅他人的善心,白塔大师感慨万千,给小四树赐法号:归墟。

    李四树成为了五谷庙里的归墟和尚。

    李四树的娘看见回家的丈夫怀里没有孩子,却穿上一套崭新的棉衣棉裤,身后还背托一袋玉米苞谷,便一屁股瘫坐在地谩骂。

    “儿子李四树呢?你把他卖了?”他娘边哭边揪打他爹。他爹立刻把孩子在竹叶山五谷庙出家当和尚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娘。

    李四树的娘不相信。第二天,公鸡未啼,她就想单独出门,又怕遇上土匪危险,一路上该有个照应,就带上自己的六岁三儿李三树前去,母子两翻山越岭去二十里外的五谷庙里看个究竟,看见自己的小儿子真在庙中老方丈怀里抱着,白塔大师正在给尚未断奶头顶光滑溜圆的李四树喂米浆喝,李四树真的当了和尚。

    他娘回家把所见的温馨场面告诉自己的丈夫和整个板栗村的乡亲父老们。他娘可以放心了:李四树还活着,活在五谷庙里。

    他娘每年都要挤出时间带上自己的三儿李三树去五谷庙里烧香拜佛,看望小儿子李四树。

    李三树的爹上山采药打猎也不忘带些粮食盐巴柴木贡给庙里,看见庙里何处墙桓倒了、柱檐断了、屋顶漏水,都亲手认真修补砌垒,甚至负债从山外购回优质油漆给庙堂佛像刷新,他娘也会把用手针缝纳制成的布鞋被褥枕头蚊帐送给庙里。好人有好报,李家都认为白塔大师是世间最善良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