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卫民认为,我这是现机,不是波音的期机,只要双方达成协议,飞机立刻就能交付,所以坚持八千万,蜀都航空提高到四千五百万,分歧非常大。 没办法,陈卫民让胡大海带他俩去萨马拉航空制造厂进行参观,然后他们回国,邀请国家相关部门以及蜀都省政府一起进行多方会谈。 因为还牵扯到了计委等部门的批文,只有他们都同意了,这笔交易才能畅通无阻的进行下去。 否则,两个公司谈成功了,计委那边一拖再拖,交易一年之内都不一定能完成。 送走胡大海几个人,陈卫民和杨树林上车,直奔西伯利亚军区军用飞机场。 一百多架米格-25一字排开。 飞机的轰鸣声仿佛能把人的耳膜震碎。 飞机跑道旁边站了一群人。 其中一人的地位非常突出,隐隐约约是这帮华夏人的头。 杨树林介绍了一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武官参赞刘合柱。 武官参赞的地位非常高,尤其是苏联的武官参赞,应该属于全世界顶级的参赞存在。 陈卫民看了看对方的肩章,大校。 刘合柱说道:“陈卫民同志,感谢你为国家防空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曲大使欢迎你去大使馆做客。” “领导太客气了,作为华夏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是我的能力有限,目前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 “客气话就不说了,以后在苏联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和我联系,五轴的事,也可以直接和我联系,也可以通过树林通知我。” “明白。” 陈卫民不知道这批飞机运回去需不需要协调沟通两国,但是刘合柱能亲自到这里,就说明了一切,说明国家也在背后做出了努力。 有些事,国家不方便做。 官员不方便做。 民间的这种操作最合适,反正都是废旧钢铁,允许民间交易。 所以,陈卫民在两国物资交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