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牛逼过后,徐达却依旧眉头紧锁。 “西域军与辽东军相距千里,若是协同不当,恐会被北元各个击破。 况且草原地形复杂,我军不熟悉路况,万一陷入重围,后果不堪设想。” 朱标也附和道:“父皇,如今大明刚修通应天至北平的铁路,国库消耗甚巨。 若再发动大规模北伐,需调用大量粮草、军械,恐会加重百姓负担。 不如暂缓北伐,待国库充盈、军队休整完毕后,再作打算。”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两派。 支持北伐的大臣认为,北元已陷入合围,此时正是铲除的最佳时机,若错过此次机会,北元休养生息后,必成大患; 反对北伐的大臣则担心粮草不足、军队协同困难,恐会重蹈当年蓝玉北伐粮草不济的覆辙。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沉默良久。 他转头看向一直未发言的几个年轻臣子:“你们怎么看?” 几个小年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年纪最长的杨士奇站出。 “陛下,臣以为,燕王殿下的计划可行。 其一,辽东已定,西域归附,北元三面受敌,已是惊弓之鸟,士气低落; 其二,我军有新式火器部队,战斗力远超北元骑兵; 其三,陈林大人已在北平修建了临时的铁路支线,可将粮草快速运至长城沿线,再由骑兵转运至前线,粮草补给不成问题。” 他顿了顿,继续道:“但需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西域军与辽东军的进攻时间,务必同时发起攻势,不给北元喘息之机; 二是要派使者联络草原上与北元敌对的部落,让他们从侧面袭扰北元,分散其兵力。”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 他看向陈林,问道:“北平的铁路支线能否支撑北伐的粮草运输?” 陈林上前一步:“北平至长城沿线的铁路支线已修建完成,可通行货运火车。 每列火车可运粮草五千石,每日可往返两次。 若全力运转,每日可运粮草一万石,足以支撑西域军和辽东军的粮草需求。 此外,我们还在铁路沿线设立了粮仓,提前储备了三个月的粮草,可随时调用。” 朱元璋心中彻底放下心来。 第(1/3)页